仅用于营销枢纽云系统实施过程中的预览与测试,正式运营之前,请绑定私有独立域名。 注册域名

仅用于营销枢纽云系统实施过程中的预览与测试,正式运营之前,请绑定私有独立域名。 注册域名

真情回馈社会 共谋村企发展

发布日期:2016-06-14 17:26:59   作者 :企发中心    浏览量 :2802
企发中心 发布日期:2016-06-14 17:26:59  
2802

开源集团成立于2000年12月,是一家股份制民营企业集团,下属13家分、子公司,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感恩祖国、服务社会”的宗旨,目前已发展成为业务范围涉及农业产业、房地产业、酒店产业和文化产业等领域企业集团,品牌、形象得到不断提升。集团先后获得中国“诚信示范单位”、“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全国关爱员工优秀企业”、“全国招工扶贫先进单位“和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最受尊敬的非公有制企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等40多项荣誉称号。2011年“七.一”期间,集团党委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开源集团一直讲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感恩回报社会作为报效党和国家的自觉行动。感恩祖国、回报社会是每一位开源人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爱国情怀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现将几年来,集团在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委统战部、省光彩会、省扶贫开发办、省工商联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扶贫帮困、汇报社会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扶贫机构,把扶贫帮困和感恩社会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开源集团的发展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及全社会的关怀与支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为此,集团把感恩汇报社会,带动城乡共同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立足点,以“互利互惠,合作双赢”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新模式。2006年,集团就成立了“情缘助学基金”。2010年,集团又在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的指导下,成立了初始资金各为100万元的“湖南省光彩基金·开源集团感恩慈善基金”和“湖南省光彩基金·开源集团党员奉献基金”。集团慈善基金主要是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的老革命、老党员、老模范开展有计划的长期性扶持,并对“三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进行以项目开发为主要帮扶形式的定向投入,资金来源主要由公司自然人股东自愿捐赠。近三年来,按照“集团产业发展到哪里、村企对接项目实施到哪里、光彩事业延伸到哪里”模式,集团共投入光彩基金5000多万元,实物320多万元,资助建设学校4所,长期结对帮扶贫困学生达431名、贫困户245户。资助贫困学生和支持教育事业累计达295多万元,积极组织全体员工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累计达200多万元。集团还专门成立了扶贫工作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联系集团扶助的贫困家庭、贫困学生,为扶助对象专门建立扶贫档案,并通过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及时了解扶助对象情况,使扶贫帮困工作做到了信息化、制度化、经常化。

二、积极探索“扶贫帮困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模式

1、创建农村专业合作社,依靠项目带动农民持续增收。集团积极响应省委、政府、省委统战部、工商联号召,将企业产业延伸到农村,与三农结成“互惠互利”经济利益共同体。以合作社为“纽带”和“抓手”,实施产业带动战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自2008年以来,集团先后在长沙、慈利、汉寿、安化、古丈、江华等县区组建了绿豆、苦荞、玉米等其它旱杂粮及蔬菜种植16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其中绿豆专业合作社为全国示范性合作社,得到了中央和省市有关部门及领导的充分肯定。集团通过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搭建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桥梁,是企业与农村及农民之间互利双赢的成功典范。专业合作社按照统一发放作物种子、统一组织技术培训、统一制定生产标准、统一生产技术服务、统一收购农业产品的“五统一”要求,形成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在发展现代杂粮农业同时,有效地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目前,集团已在全省6个市州10个县组建的16个专业合作社,建立了标准化种植基地2万多亩、入社社员达5300多户,直接和间接带动1万多种植户,每年为农户增收5000万元以上,每户近1000元/年。

2、发展“订单”农业,实现村企合作共赢。集团积极响应省委、政府、省委统战部“万企联村,共同发展”号召,将活动与企业自身结合。慈利县象鼻嘴村是集团的最早结对帮扶村之一,已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我省的“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省级示范项目村和“全国村企共建扶贫工程”在湖南的试点村之一。自2006年开始,集团与该村结对帮扶,主要采取与农户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和发展“订单”农业的形式,与村民共同成立了“经济合作社”和农业开发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帮扶该村经济发展。几年来集团在该村投入资金123万元用于发展生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善、村小学和村部建设以及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建设等。目前,集团通过合作社和农业公司已直接帮带培养种养殖专业大户80多户,年收购各类农产品价值超过500万元,仅此一项,就为当地村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古丈县梳头溪村由省委主要领导授牌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2年不到时间,发放旱杂粮种子、提供生产启动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共投入50多万元,通过直接扶贫、发展生产、收购农产品等形式,该村人均增收2700多元(其中8个种(养)殖大户,人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

3、党员、股东骨干与贫困学生、家庭结对,开展“一对一”帮扶。集团首先与长沙县黄兴镇蓝田新村和仙人市村“对接”,以两村党建工作为帮扶活动的切入点。集团党委首先和该村党支部“联姻”,利用集团资金优势帮助该村建立了党员学习室、党员活动室。其次是号召集团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四人一组与两村贫困党员“结对子”,开展扶贫帮困。几年来,集团为两村的贫困党员家庭资助现金和物资累计30多万元。集团在发展杂粮专业合作社的过程中,坚持“合作社发展到哪里,扶贫帮困进行到哪里”理念,与每个合作社所在村按15——20户贫困家庭、15——20个贫困学生的标准结对帮扶。10年共为贫困学生发放学费、生活费和学习用具200多万元,同时还长期无息为贫困家庭提供生产启动资金200多万元。

4、发展杂粮农业,以企业产业发展帮带贫困村发展。自2005年以来,集团共投入资金4.5亿元开发建设九道湾农业产业园和湖南旱杂粮产业园。2005年,集团在蓝田新村租赁荒山720多亩,建设了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园)——五星级九道湾生态农庄,国家级和省级、市级残疾人培训基地,通过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激活了该村的人气。同时,集团坚持低碳、循环、有机、健康、绿色理念,建设了浏阳河杂粮循环经济产业园,建立了杂粮种植、家禽养殖基地,带动当地农户发展杂粮种植业、养殖业、集团下属的农庄共向该村农民提供就业岗位80多个,直接和间接解决贫困残疾人就业60多户,产业园每年还定向收购该村农户种养殖的农产品,金额达800多万元,仅周边两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008年以来每年增收呀1000多元。2010年集团又在汉寿县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湖南旱(杂)粮产品研发产业园。第一期建设集团投资11000多万元,在汉寿县高新技术开发区(租)地210亩,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省作物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农业部、省科技厅、农业厅支持下,成立了湖南省杂粮类产品研发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浏阳河豆类产品研发中心。第二期投资1.5亿元建设了集标准化种植、高水平科研、国际标准化生产加工和多途径销售为一体的湖南旱(杂)粮类产品研发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建设已出具规模,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饮料、粉、面、油四条生产线相继投产,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集团杂粮产业园在解决农民工、下岗职工就业再就业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当地农户种植杂粮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带动了更多的农户发展杂粮种植,并以此走上致富道路。同时,集团还计划实施“二分钱”工程,即产业园生产的“神豆”、“神洲杂粮”系列产品每销售一件,提取二分钱作为光彩基金,将集团农业产业发展与光彩事业紧密结合,形成常态。目前,集团的杂粮类研发项目已列入省农业产业“十二五”规划项目,集团新注册成立的浏阳河集团作为省农业厅指定的全省首家进行杂粮种植、研发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确定为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三年左右有望上市。

集团以产业带动、开发式扶贫为主的扶贫帮困模式,为集团农业产业带来了新发展,为农民带来了致富新途径。一是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在“村企结对”的导向下,集团将房产、酒店、文化产业盈利投资现代农业,专注发展旱杂粮产业。投资6000多万元而立的浏阳河农业产业集团已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在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列入湖南省上市重点后备企业;成立了湖南省杂粮类产品研发中心。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成立全国豆类产品研发中心;拥有旱杂粮精(深)加工专利技术10项、著名商标2个、围绕产业注册了168类48个商标,开发了4大类20多个旱杂粮新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4项,协助政府首创湖南杂粮种植标准2个,研发、培植绿豆、荞麦2个国家A级绿色产品。现代农业成为两集团四大产业中快速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集团已成功的完成了转型升级。二是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大。集团牵头组建的15个专业合作社,已直接发展社员5000多农户,产业覆盖农户1万多农户,每户农户年增收1200元以上。三是产业带动效应明显。如慈利县象鼻嘴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1300多元增长到10800元(该村已无贫困户);长沙县蓝田新村、仙人市村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村民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集团指导帮助了200多贫困户发展成种(养)殖专业大户,使之彻底脱贫致富。四是实现了集团与农村农民的双赢、持续发展。集团与对接村在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紧密结合,集团的杂粮产业项目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产业覆盖农村区域越来越广,带动生产致富农户越来越多,真正形成了村企共赢、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不仅带动了扶贫村的经济发展,解决了当地部分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激活了村里的人气、改善了村里环境,在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也为集团发展带来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形成了“村企党建互帮互助,科学发展互助互动,经济建设互惠互利”的格局。中组部、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全国工商联及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省扶贫开发办、省工商联领导和部门多次考察集团“结对帮扶”工作,对集团“村企对接”、“互帮互助”的机制、经验、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集团将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继续结合自身特点,一如既往的开展扶贫帮困工作,把感恩社会、扶贫开发与企业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坚持发展农业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实现企业与农村、农民的共同发展。集团将继续着力打造旱杂粮循环经济产业链。按照“城乡统筹”和“结对一个村、组建一个合作社、培植一个产业、帮带一批贫困户、兴旺一方经济”的模式,积极参与全省扶贫开发和国家实施的武陵山区扶贫开发计划,计划在湘西、石门、平江、江华等地,强力推进生产基地、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建设,5年内直接结对和产业带动100个相对落后贫困村。浏阳河农业产业集团力争在2——3年内上市,融资成功后全部投入旱杂粮产业,形成产业链模式和“庭院经济”、“循环经济”品牌,集团在发展旱(杂)粮产业的同时,实现带动25000——30000户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为农民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扶贫帮困1000户贫困家庭,扶贫助学1000名学子的扶贫战略目标,为党和政府光彩事业和扶贫帮困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rdquo
ldquo
集团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