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8 三湘统战
7月6—7日,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五届二次理事会议以及“中国光彩事业庆阳行暨民企陇上行”活动在甘肃省庆阳市举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全哲洙,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出席。中国光彩会18位副会长,近300位理事,以及一批有投资项目和意向的民营企业家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动。
本次理事会议全面研究部署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下一步工作。我省企业家——浏阳河农业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罗可大在大会以“着力产业扶贫、促进共同发展”为题作典型发言。
浏阳河农业产业集团公司是一家股份制民营企业集团,近年来,公司先后投入扶贫开发资金1亿多元,实施实体项目20多个,组建专业合作社29个,覆盖和带动武陵山片区的12个县29个村2万多户农户实现年均增收2800元以上。公司也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国家机关等单位定点扶贫先进集体”“全国招工扶贫先进企业”等多项荣誉。
今天咱们就来听听罗可大董事长的“扶贫经”。
一、把产业扶贫作为公司重大发展战略
把产业扶贫作为应尽的社会责任,作为服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举措,同时,作为推动公司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谋划和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公司广泛深入宣传党的扶贫政策,特别是产业扶贫的成功案例,推动全公司从董事长到一般员工,形成全力推进产业扶贫的高度自觉。成立了产业帮扶领导小组,董事长任组长,集团5名高管、经理和所覆盖各村的支部书记为成员,制定了产业帮扶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使产业扶贫与公司发展融为一体。
二、强化产业扶贫支撑体系
一是从观念引导上支撑。公司吸纳29名村干部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组织860名村民到企业实地参观,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二是从技术服务上支撑。聘请12名专业技术人员对种养户进行集中培训,组织技术服务团队到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技术服务,发放技术手册1200本,指导农户实行科学种养。三是从人才培养上支撑。支持村干部和合作社负责人到公司挂职学习,为当地培训村干部 20人、新型农民和农村经纪人260人。
三、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一是形成了联办开发公司模式。如在对张家界市象鼻嘴村的帮扶中,公司采取以资金、技术和管理入股,村委会和村民以土地、产品、实物入股,联合成立了“开源-象鼻嘴农业开发公司”,公司统一组织村民发展种养业,全部回购农户产品。该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2000多元到2016年的14000元,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二是形成了专业合作社模式。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在武陵山片区近10个县市组建了29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入社的农户达1万多户,培育各类种养殖大户200多户。三是形成了集中产业园模式。投资2亿多元,开发建设湖南旱杂粮产品加工与研发产业园、九道湾生态农业园和杂粮经济产业园,以旱杂粮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支撑产业扶贫持续发展。
四、努力形成产业扶贫的综合效应
把产业扶贫作为推动企业和所联系乡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抓手。注重企村党建互动,与16个村结成党建互帮互助对子,建立党员学习室、活动室16个,联合开展党员教育学习活动,指导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积极引导广大员工特别是党员员工勇担社会责任,成立“感恩慈善基金”和“党员奉献基金”,实施“两分钱工程”,募集资金510万元,结对帮扶贫困党员410名、贫困户790户、贫困学生830多名,广大员工在受教育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
五、在扶贫中收获产业发展的成果
把产业扶贫作为公司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立足武陵山片区的实际,专注发展杂粮产业,构建了从种子、种植、收购、仓储、研发、销售到品牌打造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企业发展新优势。成立2个研发中心,拥有发明专利13项、注册商标和知识产权56项,开发6大类40多个杂粮新产品,首创湖南省杂粮种植标准8个、绿色产品8个,于2015年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杂粮第一股”。公司在扶贫中收获了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